• 按公司名称
    • 按公司名称
    • 按省市
    • 按邓白氏编码
    • 按产品
    • 按行业 (SIC)
邓白氏注册企业展示

破产报告发布!全球破产企业数量创12年新高,谁能扛过这场“寒潮”?

2024年,企业破产的“警报”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响起:据邓白氏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企业破产趋势分析报告》全球破产企业数量已攀升至过去12年来的最高点,有65%的市场企业破产率上升,远高于2019年的53%。这一现象已不再是个别地区的困境,并呈现出多区域、多行业的广泛蔓延趋势,而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面临的一场“高压考验”。


企业破产从来不是“最后一步”,它往往是企业信用环境恶化、政策调整滞后、行业模式老化、全球风险叠加的多重结果,是宏观环境震荡下最早释放出来的信号。邓白氏每年对全球多个市场的企业破产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趋势监测,旨在通过数据和趋势,帮助企业识别危机、把握周期、优化决策。

《2025年全球企业破产趋势分析报告》覆盖全球47个经济体,基于邓白氏及其全球合作网络(WWN)的数据采集和建模成果,剖析破产数量增长背后的周期性变化、结构性挑战与政策环境变化。通过对全球和本地市场的趋势分析,我们希望为企业提供有据可依的前瞻性洞察。

企业破产率上升,不是个别国家的“孤例”


在疫情早期,全球多国政府的支持政策、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期。但到了2024年,随着补贴退出、融资环境收紧,许多企业暴露出基础运营的结构性问题。通胀压力持续,利率高企,供应链仍未完全恢复,企业成本和债务压力交织,使得“破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无法回避的选择。


尽管通胀自2022年高点略有回落,但2024年仍有超过30%的发达市场通胀率居高不下,全球多家央行不得不维持高利率政策。数据显示,2024年实施降息的经济体中有80%是在下半年才进行实质性宽松,但企业融资压力始终难以缓解。而高利率叠加增长放缓,更是加剧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

来自OECD的数据也印证了消费端的低迷。2024年,70%的可获取数据的经济体出现零售销售下滑,制造业与批发行业首当其冲,不仅收入缩水,利润空间也被进一步挤压。美国非金融企业利润率从2023年的12.1%降至10.6%,欧盟非金融企业毛利率也从41.5%降至39.4%。


从周期波动到结构裂痕,谁在承受更大的风险?

2021—2024年期间,全球破产企业数量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0%,是疫情前近十年水平的两倍。在47个监测市场中,有32个国家连续四年破产数量增长,年均增幅达12%。其中破产增幅最快的国家包括:

乌克兰(+126%)

- 新加坡(+40%)

- 澳大利亚(+37%)

- 加拿大(+35%)

- 荷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均在30%以上




2025年,企业破产压力还会延续吗?


短期内,答案可能令人失望。尽管2025年预计会出现一些经济指标的改善,但多个结构性难题仍在继续发酵:

企业债务再融资压力将集中爆发,尤其是疫情期间发行的低利率债务即将到期;

高利率的影响将持续“滞后释放”,许多企业仍将面临融资受限、资金链紧张;

全球供应链重构尚未完成,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正在不断挑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承受能力;

出口与跨境投资的不确定性上升,使得许多本就承压的企业难以恢复收入增长。


据邓白氏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营商乐观度指数显示,企业对未来销售与出口订单的预期明显回落,资本成本居高不下,供应商信用风险上升,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则令企业投资信心更加谨慎。特别是在制造业、能源、跨境电商等领域,商业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议题。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不仅是“海外故事”

虽然报告聚焦全球,但对中国企业而言,信号同样清晰。首先,全球风险正在快速传导到本地。无论是出海业务、外贸出口,还是对全球客户的依赖,任何一点失衡都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稳定。


其次,信用管理能力正在成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不仅要了解客户的信用风险,也要及时评估上下游供应商的持续经营能力。

最后,数据驱动的风险判断,是提升企业韧性的核心能力。在看似平静的商业表面下,洞察趋势、识别信号、量化判断,正在成为领先企业的共同选择。



破产潮的上半场源于疫情的余震;而下半场,将由经济结构的深层变化所推动。邓白氏将持续追踪企业生存状况,识别风险,前瞻预警。我们也鼓励企业:

加强财务健康监测,动态调整财务杠杆;

- 重塑供应链韧性,审慎管理供应商风险;

- 依托全球数据,进行跨境市场评估与风险判断。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才是商业智慧的真正体现。

免费订阅新闻信

邮箱

订阅

往期回顾 >

邓白氏注册企业展示